分子病理学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检测服务 > 病理服务 > 分子病理学
1974年Evans首次将染色体显带技术和染色体原位杂交联合应用,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探讨荧光标记的原位杂交,即FISH技术。1981年Harper成功地将单拷贝的DNA序列定位到G显带标本上,标志着染色体定位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由于绘制高分辨人类基因组图谱的需要,FISH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FISH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免疫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利用已知核酸序列作为探针,以荧光素直接标记或先以生物素或地高辛等半抗原标记后与靶DNA进行杂交,再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过程连接上荧光素标记物,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杂交信号,从而对标本中待测核酸进行定量、定位和定性分析。
原理:通过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细胞核内的DNA靶序列杂交
目的:获得细胞内多条染色体或多种基因状态的信息
主要应用领域:
血液肿瘤:辅助诊断;评估预后,指导临床进行个性化治疗;指导用药。
实体瘤:指导靶向药物使用;辅助诊断。
产前诊断:对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进行诊断;流产原因检测。
技术优势:
1.探针标记后稳定,一次标记后可在两年内使用,利于回顾性分析;
2.荧光试剂和探针经济、安全;
3.方法敏感,能迅速得到结果,24小时就可以完成检测、特异性好、定位准确;
4.可定位长度在1kb的DNA序列,敏感性与放射性探针相当;
5.标本来源丰富,间期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分化或未分化 细胞及死亡或存活的细胞皆可以被检测;
6.多色FISH通过在同一核中显示不同的颜色可同时检测多种序列;
7.既可以在玻片上显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也可以在悬液中显示间期染色体DNA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