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2016年9月22日,国家基因库在深圳隆重举行开业仪式。国家基因库于2011年10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四部委批复,并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组建及运营,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获批筹建的国家基因库。
深圳国家基因库自今年6月18日启动试运行,是国家级公益性创新科研及产业基础设施的重大项目,是为国家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服务的公益性平台。历时五年准备,国家基因库在生物样本资源存储、基因测序、数据库建设、基因合成、基因编辑及产业应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国家基因库将融合近年来生命科学学科前沿新态势,结合国际发展新动向,形成“三库两平台”结构及功能(三库即生物信息数据库、生物样本资源库、生物活体库,两平台即数字化平台、合成与基因编辑平台),形成从资源到科研、产业的全贯穿全覆盖的模式,实现大资源、大数据、大科学、大产业的联动。深圳国家基因库是继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数据库(DDBJ)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基因库,但它与另外三个数据库以保存数据为主要功能不同,不仅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而且更加注重对于数据的研发、利用与转化。
在开业仪式上,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国家基因库负责人、华大农业集团董事长梅永红、深圳市委常委田夫分别作了精彩致辞。
图: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
图:国家基因库负责人、华大农业集团董事长梅永红
图:深圳市委常委田夫
随后,在一片喝彩声中,举行了国家基因库的揭牌仪式。
在国家基因库重要项目启动及产品发布会上,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徐迅宣布了多项计划和项目的启动。
首先是正式启用国家基因库数字化平台;在国家基因库三楼,拥有一套超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仪,以及150台桌面式BGISEQ500国产测序仪,每年数据产量5PB,相当于1.5万个人类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或对1000万例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的筛查。未来三个月内将进一步升级,每年数据产量将达到10PB。
图: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徐迅
徐迅发布的另一个重大计划是“基因组合成2020计划”;该计划在2020年前,将完成10万噬菌体的合成;完成全球第一个动物(线虫)基因组,以及植物(拟南芥)基因组的合成,同时也包括人类21号染色体的合成。
此外,徐迅强调,正在建立和完善DNA信息存储系统。目前,已初步构建一套能够把计算机编码快速组装成ATCG的生物序列,进而保存在细胞中的系统。这类存储系统,不仅数据复制起来非常快速,其最大的特点是信息的存储容量非常大,例如,一公斤DNA可以将全世界所有数据存储起来。
从今天开始,www.CNGB.org 数据中心将对外开放,提供免费检索和比对等服务。数据中心一期将释放的数据包括:13大类,7000物种,7万样本,1PB非冗余数据,可访问数据能力20PB,同时接受公开数据的递交。数据中心二期将达到500PB可访问能力,将超越目前国际三大库的总和。其中存储的类型包括疾病、出生缺陷、癌症、免疫、罕见病等,同时也包含农业物种多样性等动植物数据。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发布会上的两大项目:
一、全球首个生态系统数字化项目;该项目将完成50万株不同植物、5万个不同动物、100种不同微生物的从影像、生化,到数字化的全部数据。
二、百万母婴健康队列项目;该项目针对从母亲怀孕到孩子生长到4岁期间的关键时间点,对母亲和孩子的临床信息、遗传信息、关键生物样本、生理特征等进行详尽的数字化保存,建立起中国母婴健康最全的基线、队列,对母婴精准医疗提供最全的数据库服务。
请持续关注测序中国对国家基因库更多的专业报道。